新时代,新征程;大湾区,大未来!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南方都市报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上线“湾区100”数据视频栏目,用100个数据纵览大湾区的同根同源、血脉相连,描绘大湾区的朝气蓬勃、万象更新,书写大湾区的同心逐梦、携手前行。
每期一个“小数据”,带你看懂大湾区。
广东人爱吃鸡全国闻名,网友调侃说,“没有一只鸡可以活着离开广东”。那么,广东人一年要吃多少只鸡,你知道吗?“无鸡不成宴”,粤港澳三地饮食文化同宗同源,大湾区人对鸡肉的爱有多深,你了解吗?
一起数看一只鸡如何撩动大湾区人的味蕾。
“无鸡不成宴”
广东人每年要吃掉8亿只鸡
国家农业科创中心数据显示,广东餐桌每年消耗8亿只鸡。据《2022广东统计年鉴》,2021年,广东居民人均鸡肉消费量为31.42斤,占禽肉消费量的六成以上。
放在全国范围来看,广东人爱吃鸡也是数得上名号的。
《中国统计年鉴2022》显示,2021年广东地区人均禽肉消费量为49.2斤,排在全国第三,是全国平均水平(24.6斤)的2倍,是北京人(15.2斤)的3.2倍、上海人(28.4斤)的1.7倍,是全国最不爱吃禽肉的青海人(7.8斤)的6.3倍。
广东与鸡的缘分早已注定,远看广东地图,便形似一只鸡腿。再摊开地图,从清远走地鸡到惠州胡须鸡,再到茂名怀乡鸡、肇庆杏花鸡……广东名鸡可太多了。
其中,清远走地鸡又称清远麻鸡,是《中国家禽品种志》27个优质品种之一,以体型小、肉质细嫩、皮黄脆爽、骨酥香软而著名。1972年,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时,清远鸡就登上过国宴菜单,被赞为“国宴鸡”。
不只广东人爱吃鸡,粤港澳三地文化同宗同源,饮食习惯相近,在大湾区流传着一句话,“无鸡不成宴”。白切鸡、豉油鸡、姜葱鸡、烧鸡、盐焗鸡、猪肚鸡、葡国鸡……鸡在大湾区餐桌上的地位可见一斑,做法千变万化,最是讲究一个“鸡有鸡味”。据说,因鸡与“吉”谐音,大湾区人的年夜饭都会准备一只全鸡,寓意全年大吉大利。
而在目前认定的199个“粤菜名品”中,24个菜肴与“鸡”有关。白切鸡烹饪技艺、客家盐焗鸡制作技艺等更是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遗。
从请客吃饭、拜神祭祖到寿宴婚宴,处处可见“鸡”的身影,大湾区对“鸡”的需求量颇大。
以2021年广东人均鸡肉消费量31.42斤计算,要满足大湾区8670万人口的需求,共需要鸡肉136.21万吨左右。假设一只鸡可提供3.75斤肉,那么大湾区人每年大约会吃掉7.26亿只鸡。
做好港澳同胞的最大“菜篮子”
广东承包港人每日75%的肉鸡
广东作为内地输港澳食品的最大供应地,每天将包括禽肉在内的新鲜食材运往港澳,保障港澳同胞“菜篮子”安全稳定供应。
据统计,香港每天大概要消耗20万只肉鸡,其中约15万只冰鲜鸡来自广东,承包了75%的分量。
另据清远市龙头清远鸡养殖企业、广东天农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港基地的数据显示,2021年,该基地供应香港鲜鸡达数百亿吨,与2020年同比增长近150%,受到港人喜爱。
一只只鸡,从广东来到港澳同胞的餐桌上,撩动千万湾区人的味蕾,背后折射出大湾区从古至今地域和文化的认同,又体现了今时今日粤港澳三地的加速融合、互联互通。
出品:南都大数据研究院
策划:王卫国邹莹
统筹:张纯
执行:唐静怡 熊润淼 谢小清
设计、动效:原毅 欧阳静
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局、广东省统计局、公开媒体报道
记者从省通信管理局获悉,截至目前,福建省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达1 05亿个,较上年末增长150%,二级节点注册企业达762家,覆盖纺织、食品
中新网上海5月25日电 (陈静 高艳)“我是(上海一妇婴)西院新生儿科的一名普通护士,也是新生儿科的‘临时妈妈’之一。我热爱我的职业,在
中新网西宁5月25日电 (祁萌叶 张添福)为保护老年人的“养老钱”,目前,青海省各部门、各行业先后启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,重点对
中新网西宁5月25日电 (记者 李江宁)25日,青海省林草局启动以“依法保护湿地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为主题的《湿地保护法》宣传月活动
中新网合肥5月25日电 (记者 张俊)记者25日从安徽省暖民心行动部署推进会议上获悉,该省拟推出包含就业促进、老年助餐、安心托幼等10项暖